《应对疫情返校社会心态与决策风险评估调查研究》 全国简要报告

2020-03-17
admin
摘要:为了解公众对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返校工作的认知、心理、意愿、策略等,提供信息,供政府决策参考,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和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课题组设计了本调查问卷,于2020年3月1-5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

完成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海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

河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支持单位:

中国社会学会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


主持人:河海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施国庆教授

参加人:施国庆  孙中艮  张晓晨  王毅杰  刘会聪  朱 林  徐隽倬  何 悠  顾立坤


江苏南京

2020年3月12日

前言


2020年3月上旬,根据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各地都在采用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政策措施,精准防控,有序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学校返校开学是有序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之一。


为了解公众对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返校工作的认知、心理、意愿、策略等,提供信息,供政府决策参考,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和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课题组设计了本调查问卷,于2020年3月1-5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河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参与调查研究组织工作。调查得到中国社会学会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调查问卷样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暂居海外人士,具有广泛代表性。江苏省61226份有效回卷来自全部13个设区市,江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问卷共7945份,共计有效问卷69171份。


鉴于江苏省和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问卷数量差异较大,以2018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比例为权重系数,将江苏省和江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两组统计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后,合成得出全国统计数据。


省份

人口数量(万人)

人口总数(万人)

加权系数

江苏省

8051

139538

5.77%

江苏以外各省

131487

94.23%

本报告是根据全国问卷统计分析后形成,提出相关建议。


本调查研究负责人为河海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施国庆教授,主要完成人为施国庆、孙中艮、张晓晨、王毅杰、刘会聪、朱林、徐隽倬、何悠、顾立坤。本调查研究得到河海大学校办、人事处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全国各(市、自治区)来自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的广大师生、家长和广大市民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一、调查背景和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始于2020年3月1日晚,3月5日24时截至。利用网络调查系统,采用滚雪球方式发放,共收到江苏省全部13个设区市的61226份有效回卷,江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问卷共计7945份,共计有效问卷69171份。


受访者特征。按照常住地划分,在省会、设区市市区、县城、乡镇所在地、农村社区的受访者比例分别是12.74%、21.05%、20.18%、25.16%、20.88%。从年龄看,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下人员,占比98.4%;从性别看,女性占55.50%,男性44.50%。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占比41.71%。从职业看,学生群体人数占49.6%,其中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占30.80%,在读中小学生占18.80%,教师和学校职工占5.53%,多类职业的其他人员占16.5%,自由职业者占8.65%,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占7.91%,学校之外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5.23%,个体经营者/承包者/物流工作者占4.49%等,基本覆盖学生、教职工和子女为学生的各类职业群体。


二、调查主要结果


(一)疫情下延迟返校影响分析

1.延迟返校对不同群体影响。81.09%的受访者认为延迟开学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55.73%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学生升学、就业会有影响,47.54%认为会导致暑假压缩/周末时间用于补课。

2.延迟开学对不同类别教学影响。78.27%受访者认为不能按时开学会对高校毕业班学生毕业就业产生较大影响;其次是67.90%受访者认为会对中小学毕业班升学产生影响。其它各类学校的非毕业班都受不同程度影响,幼儿园受影响最小。

图1 延迟开学对不同类别教学的影响


3.延迟开学影响严重程度。受访者中,64.51%认为“非常严重”(26.36%)和 “比较严重”(38.15%),认为“一般”的占21.45%,,少部分受访者认为“不太严重”(5.19%)和“不严重”(1.96%)。

图2 延迟开学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程度


4.线上教育了解情况。受访者中,有20.23%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线上教育”,“使用过几次,有点了解”的受访者占47.31%,表示“比较了解”占21.04%、“非常了解”的占7.23%,4.19%没有回答。

5.线上教育使用情况。75.83%表示“亲自感受过”线上教育教学,19.72%否认,4.45%没有回答。

6.线上教育效果。52.07%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表示“较好”和“很好”的分别为17.89%和12.86%,认为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分别为9.16%和3.89%,持否定态度并不多,4.13%受访者没有回答。


(二)疫情下社会公众返校风险心理和认知


1.受访者情绪。呈多样化状态。认为自己情绪有焦虑感的占43.82%(非常焦虑14.26%,比较焦虑29.56%),状态一般的占44.31%。

2.疫情对返校的不利影响。39.06%认为疫情影响“严重”(17.64%)或“比较严重”(21.42%),47.46%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返校的不利影响“一般”,13.48%认为“不太严重”(7.33%)和“不严重“(6.15%)。

3.疫情防控信心。绝大部分的受访者(94.77%)对疫情防控充满信心。其中,非常有信心的占66.66%,有信心的占28.11%,4.10%对疫情防控的信心“一般”,仅有1.12%的受访者对疫情防控没有信心(较没信心0.61%,没信心0.52%)。

4.传染源风险。受访者认为传染源中“密切接触者”(占60.72%)、返回前14天接触过武汉及周边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人(59.43%)、返回前已感染但未确诊者(54.52%)的传染风险排在前三位。

图3 返校风险传播风险源


5.返校条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提供“无发热和肺炎症状且有社区/政府证明”(71.71%),本人申请并签署无发热和肺炎的声明“(62.52%)和学校出具证明(50.01%)。

6.返校手续。“现居住地社区/乡镇或街道出具的过去14天无疾病证明并盖章”居于第一位(占81.83%),其次是“家庭成员和滞留居住社区负责出具证明(79.34%)、本人有效证件或在学证明(62.69%)、县级人民政府出具的离境通行证(51.26%)都获得了受访者的认可。

7.返校措施。受访人认为需要采取“对所有人员进校检测体温,低于37.3度才可进入”(76.12%)、所有人封闭型公共场所戴口罩(70.10%)、“本单位人员持证登记”(68.55%)、公共场所定期消毒(66.58%)、“所有外来办事人员登记后凭特别通行证进入”(63.59%)、校园实施封闭式管理(63.13%)、公共室内场所保持通风(61.53%)、严格限制群体性聚集活动(58.41%)、体温在37.3度及以上者依规送诊(53.70%)等被认为是风险应对的主要措施。


图4 返校措施


8.返校面临的主要困难。“缺少口罩、体温计类防护用品”位于第一位(占86.71%),其次是“没有足够的隔离人员住宿场所”(63.67%)、“人员就餐安排困难和费用”(60.69%)、“隔离人员日常社会保障和费用”(59.83%)、“费用支出和资金来源问题”(45.70%)、“缺少红外线体温测量设备”(51.78%)、“使用出租房的外单位人员管理”(29.52%)。


(三)疫情下返校影响与风险评估


1.开学返校时间点的疫情状态。82.06%人认为大学生开学需等“全国疫情基本结束”(45.16%)或“学习所在地为低风险”(36.90%)时。77.33%的人认为中小学/幼儿园开学需等 “全国疫情基本结束”(42.56%)或“学习所在地为低风险”(34.77%)时。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学生返校应当在全国疫情基本结束之后和学习所在地低风险时,从而更好的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疫情影响下不同地区的返校风险评估。认为“学习所在地处于低风险状态”下返校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的比例为52.48%、12.32%、8.57%,15.74%和10.89%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或没有选择,而“学习所在地处于中风险状态”下返校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的比例为32.40%、22.87%、12.27%,16.80%和15.57%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或没有选择。

3.高风险人群。受访者认为感染风险高的人群主要来自武汉(66.80%)、湖北(56.12%)、高风险地区到校活动人员(48.91%)、其他高风险地区(30.24%)。认为在制定返校决策和应对措施时需要考虑高风险地区人群感染的风险。

图5 高风险人群分析


4.各种校园活动感染风险评估。给予校园活动高风险评估等级的比例分别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1.69%选择其风险高)、“餐厅就餐”(40.51%选择其风险高)、“宿舍住宿”(35.84%选择其风险高)、“参加校外学术活动”(34.60%选择其风险高)、“参加校外文体活动”(34.42%选择其风险高)等,这些校园活动均属于人群比较密集的活动,因此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疫情防控措施。

5.疫情情况下返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受访者给予学校发生聚集性感染高、中、低风险的评估分别为33.31%、24.80%、20.57%,发生个别师生感染的高、中、低风险分别为25.37%、28.54%、23.10%。关于返校活动管理系统面临的风险,高风险出现点分别为学校领导责任重大(37.73%)、学校内部管理工作量增加(30.26%);而也相应出现的高风险点中,学校防控人员负担增加(29.09%)、学校防护物资供应保障困难(27.63%)、学校防护费用(24.58%)、城市疫情风险等级提高(23.61%)、所在区政府防控压力增加(23.72%)、周边社区风险防控压力增加(22.95%)均低于这些活动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图6疫情影响下返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疫情下返校决策


1.返校决策考虑的疫情情况。在制定大学生返校决策时,认为需要考虑的疫情情况包括:全国(62.25%)、武汉(37.45%)、本省(37.97%)、本市(30.41%)、本区县(26.43%)。而在制定中小学生和幼儿园返校决策时,受访者认为需要考虑的疫情情况为:全国(44.41%)、武汉(27.43%)、本省(41.39%)、本市(39.68%)、本区县(36.06%)。

2.武汉疫情与返校决策的关系。70%以上的被调查认为返校需要考虑武汉等地区的疫情,5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只有武汉等地区的疫情变为低风险时才能返校。75.28%的受访者认为,本地师生返校需考虑武汉的疫情情况。

3.教育教学方式与返校策略。38.37%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先线上教育教学,适当推迟开学”;24.09%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分批返校,学生分批上课,适当补课”;15.18%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取消线上教育教学,推迟开学,缩短暑假”;11.02%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全部学校同时返校,适当补课”;4.42%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取消线上教育教学,推迟开学,周六周日补课”。


图7 返校策略选择


4.返校时间。3月中下旬和4月初是比较集中的时间窗口。4.78%的受访者认为应在3月初,27.24%的受访者认为应在3月中旬,22.78%的受访者认为应在3月下旬,20.49%的受访者认为应在4月初,6.18%的受访者认为应在4月中旬,3.42%的受访者预计为在4月下旬,7.27%的受访者认为应在5月及以后。

5.返校次序。调查显示:优先级最高的是高校毕业班,后面依次是中小学毕业班、本市招生高校非毕业班、本省招生本科高校非毕业班、中专/职高非毕业班、大专/高职非毕业班、全国招生本科高校非毕业班、中小学非毕业班、幼儿园。疫情对高校毕业班的学生的影响较大,主要影响毕业和就业。另外,由于中国传统的重视教育,对于涉及到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班则尤其重视,中考和高考竞争激烈,家庭学习和线上教育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尚不强的中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备考效果影响较大。相对而言,疫情对非毕业班的学生影响较小,因此对于他们的返校次序的优先级也是最低的。幼儿园学生由于自主防护能力较弱,且返校的必要性较低,因此排在最后。

6.返校决策主体。对于部属高校,68.13%受访者选择了国务院(32.18%)和教育部(35.95%),9.51%没有回答;对省属高校,48.51%的受访者选择了国务院(20.05%)和教育部(28.46%),36.44%选择了省政府(16.45%)和省教育厅(19.99%),11.41%没有回答;对于市属高校,35.34%的受访者选择了国务院(12.07%)和教育部(23.27%),31.51%选择了省政府(10.79%)和省教育厅(20.72%),选择市政府的为14.47%,12.07%没有回答;中小学/幼儿园,虽然学生来源大部分为本地,但是选择教育部、省教育厅、国务院和市政府的均比较分散,说明受访者就返校开学相当慎重,希望较高层次做出的决策才更令人放心。

7.《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指引》制定。认为应该由国务院、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制定的比例分别为33.64%、38.5%、6.65%、12.70%,8.52%表示不清楚。

8.风险决策下的返校方案选择。57.04%选择“全国疫情完全结束后,无风险,师生再返校”,30.85%选择“全国疫情基本控制后,有较小风险,师生再返校”,3.22%选择“全国疫情较好控制后,有一定风险,师生再返校”,2.44%选择“现状疫情情况下,虽有风险,师生现在抗役返校”,6.45%没有选择。

图8返校方案选择


三、调查结论


1. 疫情对返校影响

(1)延迟开学影响和情绪。疫情对返校的影响一般,但延迟开学影响较严重,主要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升学和就业,最主要受影响群体是大学和中小学毕业班学生。大部分人对线上教育教学有所了解并亲自感受过,但效果一般。受访者情绪呈多样化状态。

(2)防控信心。绝大部分受访者对疫情防控充满信心。


2. 返校及其手续

(1)返校后的传染源风险。主要来自“密切接触者”、“过去14天接触过武汉及周边地区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人”、“感染但未确诊者”。

(2)返校条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返校者应提供“无发热和肺炎症状且有社区/政府证明”、“本人申请并签署无发热和肺炎的声明”和学校出具证明。

(3)返校手续。应办理“现居住地社区/乡镇或街道出具的过去14天无疾病证明并盖章”、“家庭成员和滞留居住社区负责出具证明”、“本人有效证件或在学证明”、 “县级人民政府出具的离境通行证”。


3. 返校后管理

(1)校园防控措施。返校后应该采取进校检测体温、持证登记、封闭公共场所戴口罩、外来人员特别通行证、校园封闭管理、公共场所定期消毒、公共室内场所保持通风、发热者依规送诊、严格限制群体性聚集活动等主要措施。

(2)返校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缺少防护用品、没有足够隔离场所、就餐困难和费用、缺少红外线体温测量设备、隔离人员日常社会保障和费用等。


4. 疫情下返校决策

(1)返校决策考虑的疫情情况。全国招生高校需要综合考虑全国、武汉、本省、本市、本区县疫情情况,但市属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主要考虑本市、区县疫情。

(2)返校时机及风险。开学返校时间点,学校需等“全国疫情基本结束”或“学习所在地为低风险时”开学返校的合适。

(3)疫情影响下不同地区返校风险评估。学习所在地处于低风险状态下返校风险不大,感染风险高人群主要是来自武汉、湖北和高风险地区到校活动人员。

(4)各种校园活动感染风险。返校后容易感染的活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餐厅就餐、宿舍住宿、参加校外文体和学术活动等,对于人群较密集活动,要制定有针对性防控措施和预案。

(5)疫情情况下返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学校可能发生聚集性感染、个别师生感染,管理系统面临学校领导责任重大、内部管理工作量增加、防控人员负担增加和物资供应保障困难、城市疫情风险等级提高、所在区政府和周边社区风险防控压力增加均存在一定程度风险。


5. 风险决策下的返校方案选择

(1)返校时机。以“全国疫情完全结束后,无风险,师生再返校”,或“全国疫情基本控制后,有较小风险,师生再返校”较为集中。

(2)返校策略呈多样化选择。受访者认为先线上教育教学、适当推迟开学、分批返校、分批上课,适当补课的倾向性较多。

(3)返校时间。3月中下旬和4月初是比较集中的时间窗口。

(4)返校次序。优先高校和中小学毕业班、本市招生高校非毕业班。


6.返校决策主体

(1)决策主体。受访者就返校开学相当慎重,希望较高层次做出的决策才更令人放心,主体上倾向于国家和教育部就学校返校进行通盘考虑,然后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做出决策,决策主体上为国务院、教育部和省级政府。

(2)《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指引》制定。由国务院、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呼声最高。



四、建议


1.高等学校返校开学和疫情防控管理

(1)教育部。作为决策和责任主体,负责制定《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指引》,并明确所有部属高等学校疫情防控统一服从省人民政府要求和安排。

(2)省级政府。根据本省实际制定高等学校返校开学管理办法,疫情防控标准可直接使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指引》,也可根据本省实际制定省级《<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指引>实施细则》。

(3)省教育厅。负责全省高等学校返校开学和疫情防控的总体方案制定,负责实施的指导、监督和协调。

(4)高等学校。具体制定学校的《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制订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制度,并负责具体实施。

(5)高等学校返校批次。从年级考虑,优先考虑安排毕业班返校开学,一年级也因为处于基础课阶段可以考虑次先。

(6)高等学校返校次序安排。湖北省由国务院统一决定。湖北以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政府决定,按照本市、本省、全国招生高校次序先后安排。

(7)各省返校开学时机及提前通知安排。考虑符合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武汉、湖北及全国疫情风险可控,二是高等学校所在设区市处于低风险地区且已经做好开学防控准备并通过省教育主管部门验收。返校开学,全国招生高校宜提前两周通知,便于学校和学生予以安排。省内和市内招生高校,宜至少提前一周通知。建议湖北以外地区的高校可考虑选择3月底或4月上旬为时间窗口。


2.中小学/幼儿园返校开学和疫情防控管理

(1)分级管理。省级政府决定返校和疫情防控原则和高中毕业班返校开学决定。设区市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做出初中毕业班、中小学非毕业班返校开学决定,或授权县(区)级政府做出中小学非毕业班返校开学决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返校开学和疫情防控的总体方案制定,负责实施指导、监督和协调。

(2)返校分层分批安排。在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按照中小学毕业班、中小学普通班、幼儿园分层次错峰开学。原则上同一县(市、区)所有中小学在2周内完成返校开学工作。各地政府做好教育教学资源和防护物资保障工作。


3.返校开学安排

(1)疫情防控指引。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指引》和《中小学疫情防控指引》,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细则。

(2)返校隔离或观察人员安排。省级政府制定办法,明确外市、外省、国际师生特别是来自疫情严重地区/高风险地区师生返校隔离、居家医学观察及相应生活保障安排。省教育厅、所在市政府和高校统一协调外省特别是疫情严重/高风险地区学生返校隔离办法及隔离地点、食宿、费用、防护及人员保障安排具体方案。

(3)防控物资和条件。各级学校按照要求,做好校园防控实施方案和人力、财力、物资保障安排。做好体温监测、防护口罩、消毒、就餐、住宿等防控物资保障,保证符合有关《疫情防控指引》及实施细则要求。


4.中低风险地区师生返校手续及管理

(1)低风险地区师生返校。对所有返校前居住地为低风险地区的外地返校学生,学校在于本人了解和核实过去两周内为非密切接触者、本人无发热或新冠肺炎症状者,可出具要求同意学生返校的通知函。学生持本人有效证件或在学证明、申请返校并签署本人过去14天无发热和新冠肺炎症状及承担法律责任声明(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因信息填报不实导致相关后果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学生家长或亲属/签署签字确认并愿意担负相关法律责任的申请书,到社区或街道/乡镇或县级政府主管部门证明签章,凭上述手续材料和注册的滞留地/学校所在地的“健康码”旅行和返校。

(2)中风险地区师生返校。除第(1)款外,需持县级人民政府签署属实的证明和盖章,或发放离境通行证。

(3)学生返回学校后报到和备案。统一在所在学校报到、登记,并由所在学校向学校校区所在区政府防疫机构备案,抄送街道、社区。


5.武汉/湖北以外疫情严重地区或高风险地区师生返校

(1)暂缓返校。本人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出院人员(红码人员),来自疫情严重地区、高风险地区或在湖北及武汉有旅居史的、接触过医院或者社区疑似感染病例的在管的密切接触者(黄码人员),有新冠肺炎症状的师生,一律暂不返校,学校要为返校师生制订个别化方案。

(2)身体健康人员返校。所有返校师生注册申请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以及学校所在地的健康码,如江苏的“苏康码”、南京的“宁归来”),符合学校所在地返校条件后方可经本人申请、学校同意、办理有关手续(参照第4条建议的中低风险地区师生返校条件及手续执行)后,安排返校。是否需要隔离或者居家观察,按照学校所在地政策措施执行。


6. 武汉/湖北返校师生工作安排

(1)制定统一的武汉/湖北地区师生返校导引。鉴于武汉和湖北其他市、区县在疫情情况上也有显著差异,建议教育部商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

(2)依次分批返校。在疫情控制、交通条件许可情况下,湖北其他低风险区(县)的师生可优先依次安排返校,然后考虑武汉师生返校,再考虑外省和本省外地学生返回武汉。

(3)返校前准备。在全国“疫情防控健康码”和湖北“健康码”、江苏“苏康通”、南京“宁归来”等健康码系统上注册并每天如实申报记录健康状况,作为返校和学校/社区安排防控措施依据。

(4)返校后安排。对按照规定需要进行隔离的师生,按照医学防控标准,学校/社区安排隔离观察。

(5)滞留期安排。对不能返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妥善安排。


7.继续做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做好线上教学与开学后线下教学计划的衔接准备工作,统筹考虑双休日补课和春季学期适当延长,建议暑假放假时间不得晚于7月底。


8.返校开学前校园防控落实

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五个一律”。学校根据校疫情防控办法,对返校后可能预见的各种疫情情况及处置流程予以妥善安排,落实隔离工作、防护物资采购、物资分配管理安排、人员安排、管理流程,做好公共区域卫生保障工作,在返校前全部落实到位,并完成预演合格检查工作。


9.返校后防疫管理

所有学校按照高等学校和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指引》及学校所在地政府制定的疫情防控办法,定时间、定责任人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原则上不开展大型集体活动,校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室内场馆一律关闭。学校所有场所设施一律暂停向社会开放。


10.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坚持报告制度

继续采取“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天精准掌握教师和学生行程动态和健康状况,杜绝返校和在校隐患。督促师生返校前提前注册全国通用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防控健康信息码”以及“苏康通”、“宁归来”等交通通行码,并每日按时报送个人健康信息,层层落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